新光證券4961天鈺殖利率排行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外資買超347.99億 回補台積2.87萬張 中央社 2022.11.15 外資買超新台幣347.99億元,連續3天大舉加碼,近3個交易日累計買超1212.25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台股今天漲371.41點,收在14,546.31點,外資買超新台幣347.99億元,連續3天大舉加碼,近3個交易日累計買超1212.25億元;外資今天除了回補台積電2.87萬張,也不忘避險買超元大台灣50反1約4.58萬張。 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批露,已買進持有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激勵台積電今天一度大漲9%,台股盤中勁揚390點,衝上14,500點大關,逼近半年線14,574點,終場收在14,546.31點,上漲371.41點,成交值新台幣2,983.48億元。 三大法人今天合計買超289.98億元,其中外資及陸資買超347.99億元,連續第3個交易日買超;自營商賣超61.97億元,連續第6個交易日賣超;投信持續站在買方,今天買超3.96億元。 觀察外資買超排行榜,第1名為聯電6.84萬張,第2名元大台灣50反1買超4.58萬張,第3名華新4.16萬張。台積電獲買超2.87萬張排第4名,隨後依序為群創、寶成、新光金、中鋼、力積電、元大台灣50。 外資賣超部分,前3名包括陽明1.47萬張、台泥1.4萬張、燿華8,815張,其次依序為長榮、國泰永續高股息、中興電、建漢、遠傳、遠東新、金寶。 投信今天也回補台積電840張、排名第10。前9名買超個股依序為中鴻、聯電、大成鋼、裕民、新唐、智原、景碩、裕隆、玉晶光。 自營商賣超族群以避險反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為主,包括元大台灣50反1、富邦臺灣加權反1、國泰永續高股息、國泰臺灣加權反1等。 延伸閱讀 外資3天砸1,200億 台股半年線僅臨門一腳 台股一路漲到明年 法人看好3類股 台股反彈至明年初 法人:短線鎖定3族群 台積電台股外資中央社國內財經

新聞02

© Reuters. 比亞迪漲價、特斯拉降價,「國補」即將退場,各路車企應對大不同 延續十餘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落幕,不出意外的話,從2023年1月1日開始,新車主用戶恐難再享受政策紅利。 政策補貼如果退出歷史舞台,說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引導與扶持」步入尾聲,有意讓「市場驅動」成為行業發展的内動力量。 補貼政策作為一種紅利,其誕生的初衷是用金錢去教育市場,讓消費者端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 補貼政策十餘載,如今謝幕會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利好還是利空?不妨先回顧一下過往的政策。 新能源補貼政策軌迹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始於2010年財政部首次頒佈的《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選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長春、合肥等試點城市。 這只是個試點政策,政策層面算是一次初步性摸索:滿足條件的車型,可獲得3000元/kWh的補助,其中插混車型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車型最高補貼6萬元。 2013年,四部委正式印發《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宣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進入了補貼階段,這一政策,延續至今。 在原定計劃中,新能源補貼將在2020年結束。甚至在2018年和2019年,新能源補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退坡。 鑒於車企有依賴微型車蹭新能源積分的情況,2018年2月,補貼政策結構出現調整—— 低於150公里續航的車型無法進入補貼門檻; 續航在150-200km的車型下調2.1萬元至1.5萬元; 續航在200-250km的車型下調1.2萬元至2.4萬元; 續航在250-300km的車型補貼下降至3.4萬元; 同時,續航在300km-400km的車型補貼提升0.1萬元至4.5萬元; 續航高於400km的車型補貼提升0.6萬元至5萬元。 可以看出,2018年的政策調整有意引導長續航能力車型的出場,同時帶動電池技術的進步。 這種引導延續到2019年,而且「變本加厲」,續航低於250km的純電車型無法享受補貼;同時整體補貼滑坡明顯,續航在250km~400km的電動車補貼降為1.8萬元,續航高於400km的車型補貼降為2.5萬元。 受當年補貼退坡的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06.40萬輛,同比增速僅為4.64%。 2020-2022年隨著新冠疫情爆發,車企日子不好過,補貼政策雖延續,但退坡幅度較為溫和,退坡幅度並不大。 另外,除了對續航能力的引導,政策上對純電車型的支持力度要大於插電式混動、增程式車型。 比如,從2023年1月1日起,上海的免費綠牌將插電式混動(包括增程式)拒之門外,意味著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動、增程式的車型需要支出約10萬元的牌照費用。 當然,後補貼時代並不意味著新能源車行業完全喪失國家政策的扶持,比如雙積分政策這只無形之手仍在推動著新能源汽車往前跑。 「國補」離場影響幾何? 此次即將謝幕的補貼政策有沒有可能延續? 可能性不大,首先是新能源汽車近兩年的整體銷量表現健康良好,其次是如今已經進入後疫情階段,疫情對經濟活動、工業活動的阻礙作用將會越來越弱。 重點是,補貼政策到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 首先對整個行業來說,短期可能會有波動,因為不能排除消費者群體中有基於補貼紅利而購車的,現在政策退潮,這類人是不是會轉向燃油車呢? 為了避免這樣的銷量波動,大部分車企已經採取應對措施(下文會提及)。 但長期來看這種波動會消退,因為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有了足夠的影響力,以最新月度滲透率這一指標來看,2022年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32.3%,這意味著,當月每售出3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這也是政策紅利退出的自信所在。 對消費者端而言,買車用戶在購車時候會更加理性,失去政策庇護新能源車的性價比會成為銷量的推動力。 對車企内部而言,補貼退潮會倒逼車企不斷提升研發和制造上的能力以提升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這樣一來會加速行業内的優勝劣汰效應,沒有實力的車企會加速出局,實力強的車企會愈發強大,兩極分化明顯。 各路車企應對措施大不同 面對即將退出的補貼政策,車企的應對措施一般都是以降價、車企主動承擔因交付延遲導致錯過補貼的差額這二者為主。 最先出招的是特斯拉,該公司在四季度打出了降價的牌,後續又跟進了限時保險補貼和送積分換超充的促銷政策,以此來消除消費者不能補貼的顧慮。 隨後華為主導的問界汽車、福特汽車、奔馳EQ系列等也都加入了降價促銷的隊伍。一時間,「抓住最後機會享受國家補貼」竟然成為高頻率的促銷話術。 蔚來在11月初發佈《2022年購車補貼方案》,稱2022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且鎖單排產,可享受2022年國家補貼。 11月15日,問界汽車發佈了「限時下單,鎖定國補」的政策,提出如果今年年底前沒能上完牌享受到補貼的車主,問界自己承擔差,讓消費者吃定心丸。 無獨有偶,11月30日,小鵬汽車也推出限時保價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訂單,將持續享受2022年國家新能源補貼,不受交付時間影響。 在此之後,長安深藍、吉利、歐拉、極氪、smart也都推出相同的限時保價政策,都是放話願意主動承擔出現交付延期時的差額補貼。 當然,也有部分車企不走尋常路的,比如比亞迪和廣汽埃安則走了另一條路,表示因為補貼即將到期,加上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揚言明年開始公司旗下的新能源車型要漲價了,不過今年年底前下單不受影響。 不過,是真的要漲價,還是一種變相的營銷手段,這就不得而知了。 儘管手段不一樣,但各路車企的目的都是為了趕在2022年結束之前,再吸引一波消費者下單,儘可能避免補貼退潮對銷量的負面打擊。

新聞03

© Reuters. 特斯拉存在需求問題?第四季度業績恐遠遜華爾街平均預期   TSLA -4.09% 從投資組合中新增/移除 加入觀察名單 新增持倉盤 頭寸被成功添加到: 請為您的持倉投資組合命名 種類: 買入 賣出 日期:   數量: 價格 基點價值: 資金槓桿: 1:1 1:10 1:25 1:50 1:100 1:200 1:400 1:500 1:1000 佣金:   創建一個新的觀察名單 建立 創建一個新的持倉投資組合 新增 建立 + 添加另一個頭寸 關閉 Investing.com周四(8日)訊,Bernstein分析師周三(7日)下調特斯拉(NASDAQ:TSLA)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預測,水平遠低於市場平均預期,Bernstein認為特斯拉「似乎越來越存在需求問題」。 分析師指,特斯拉下調中美兩國售價,同時有消息指特斯拉還減少了中國上海工廠產量,意味著特斯拉也開始面臨放緩的問題。他們進一步指出,此次降價對平均售價造成了2.6%的負面影響,即1400美元/輛。 Bernstein於報告中表示,「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將因此下降200點子。不過,我們懷疑淨影響會低些,惟對特斯拉汽車業務毛利率於第四季度環比提高110點子的一致預期可能面臨風險。」 此外,該機構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將被迫於2023年再次降價,以提振需求,並於美國永久性降價,以獲得通脹削減法案(IRA)的退稅資格。 惟從更積極的方面來看,特斯拉的利潤率仍可能會擴大,原因是: 德克薩斯州和柏林工廠的利潤率改善(900美元/輛); 製造環節提升(包括降低投入和物流成本——每輛車可能高達1000美元); 運營成本杠杆(約1100美元/輛); 通脹削減法案(IRA)對電池製造業務的稅收抵免(每輛車高達625美元)。 「總的來說,我們相信特斯拉有潛力抵銷明年每輛車降價2000-3600美元的負面影響。」 Bernstein現在預計,特斯拉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為1.17美元,營收為25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26美元和261億美元。Bernstein預計,2023財年每股收益為4.96美元,營收為1110億美元,亦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5.59美元和1160億美元。 分析師表示:「我們認為,考慮到特斯拉自年初以來有所回調,目前該股的風險/回報已變得更加平衡,惟由於特斯拉的絕對估值,以及在潛在需求挑戰中下調的風險越來越大,特斯拉仍有一定程度的負面風險。」 Bernstein給予特斯拉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為150美元,而特斯拉周四開市前升0.51%,報174.96美元。 【歡迎關注Facebook/@Investing.com中文網以及Twitter/@HkInvesting,分享更多新鮮觀點!】 推薦閱讀 美國加息對比特幣前後影響,預計12月走勢未能走出上升趨勢 油輪限價生效,俄油的兩難 雖已跌至52周低點,Salesforce仍然存在巨大風險? 23年來首度!華爾街「聰明錢」預測2023年股市回報率為負 編譯:劉川

2408南亞科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2023永豐金定存股推薦ptt, 1541錩泰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OPEN445RE115EF5EE

 


5234達興材料2023存股名單推薦 2832台產高殖利率股票推薦dcard 2023通信網路股哪支股票配息高6226光鼎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3622洋華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 大摩估FED終端利率將

 

arrow
arrow

    s66y4nq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